Skip to content

在杭州的36天#

第一天#

这是我第三次赶赴杭州。第一次是2016年的端午“出走”,这一次“出走”是为自己“忙碌“的大学生活的犒赏;亦是搬离良乡后挣扎的日子前的最后一次远行(也是唯一一次)。第二次便是2017年的暑假,这一次我战战兢兢地来参加浙江大学的夏令营,生怕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溜走。这一次,2018年3月3日,我今晚从哈尔滨出发,去浙江大学完成我的毕业设计。

出走,是烙在我身上的一生的挥之不去的印记。

哈西火车站我已经来了许多次了,这次赶上了特殊的哈西——从未体验过的入站两检,以及对乘坐开往北京的列车的乘客的差别对待。一切刀具、火源、助燃剂都要主动交出来。候车区域被围了起来,我们在外面排了两条长队,又遇到了再一次的金属探测和随机开包检查。我和S君顺利的通过了金属探测,正小步赶上已进站的乘客,Y君却被叫住,安检人员开始一点一点地查看她的旅行箱和背包了。查出来的不过是修眉刀之类的,我并不记得很清楚。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她与男朋友间的惜别,一去千里,竟有些深情与凝噎了。走了!

我有些喜欢哈尔滨这个城市了。这一次,我在这已经待了10天,是最久的一次。上世纪初的国际大都市仍然在轻盈的白衣下散发着异国风情;冰城哈尔滨,仍然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生活着。这里的建筑管他是保留的还是重建的,都硬生生的把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宣讲着,在中央大街的望不尽的婚纱拖尾里,心动和惋惜并存。

走了!

火车已经开出哈尔滨,入关便由唐山折向北京城。车上人不是最多的情形,廊道上有人坐着小凳睡觉、有人无座又没凳子便站着。列车员推着的食品和饮水车过来了,大家就都眯着眼睛起来让。没有人觉得那列车员的嗓门大,也没有人觉得列车上的货品贵,也没有人觉得在列车上的谈话要避着人。火车上,不过是你见了我,我见了你,我说了什么,你又说了什么,下了车,就都留在车厢里随它去了。

S君在睡觉,我与Y君聊到后半夜便都混混睡去。谈到最后,声音也听不见了,眼睛也睁不开了,头耷拉着。手支撑起自己以便找到一个好的姿势休息,即便是硬座,也要找一个好的姿势休息。Y君或要赴西北去,有了爱人便有了一切。

之前,与几位朋友做了最后的道别。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只剩下只言片语的时候,便要用眼神交流,便要用肢体交流。拥抱你爱的人,目送你宠的人,便比什么海誓山盟更有别样的滋味了。或许再见,或许再也不见,走了!

晨至北京站,我们三人辗转到北京南,吃了早饭,终踏上开往杭州的火车。

第二天#

今天才真正的又回到了杭州,今天才是第一天哩!

从北京到杭州的高铁也不过6个半小时罢了。一路上,流水池塘越来越多,冰雪之事早就已经不见了。一日过两季,一路睹两景。现代人得益于快速交通,已经有了许多前人所没有的体验。哪吒日行三千里,过去那只是神话中的想象,现在日行三万里也不是没有可能。人们的足迹可以遍布大江南北,人们的胸襟亦可以极度的舒展。看过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才知道风景这边更好;中国永远适合中国人生存。

Y君和S君睡得沉,我也有些瞌睡了。路过泰安,下起了小雨。有趣的是,疾驰的列车似乎与龙王做了协议,要老龙王专门洗刷自己一侧的窗户呢,另一侧则干干的,一尘不染的。

长江。

太湖。

杭州。下车,正赶上3月气温回暖,今天可真是春风和煦了。这里没有繁复的安检,从站台出去便直接可以选择公共交通或者打的。Y君的朋友来接,兴致勃勃的走了,S君还要赶到另一个站台上车。互相告别之后,我自己也在杭州东站西广场乘28路车走了。

热的出汗!

到一个中学下车,沿着浙大路向西行,便到浙大玉泉校区。我快步从东门进入,折向南,取了宿舍申请条后,向着老和山走去。那边我还不是很熟悉,夜幕已降,很难辨认楼的颜色和外观,楼号也是很难寻找。走走停停,寻寻觅觅,终于安顿了下来。我住在校园的西北,顶楼,最边上的一个房间。收拾了许久,终于到了休息的时候,整个人开始放松,困意十足。去要了一床旧被子,铺上,便昏昏睡去。

第三天-周一#

说实话,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已远远在第三天之后。那今天就来个了断,省得一些事情忘了,要么空欢喜一场,要么空悲伤一场。

一睁眼已经接近八点,又顿觉凉意袭来。这天气的变换竟如同小孩儿的脾气一般难以琢磨。顾不了那么多,我赶紧起来,准备洗漱。

去年办的学生卡(蓝卡,可以在限定的食堂吃饭,可以刷门禁)今天可以派上用场了,这学生卡也是可以刷热水的(昨晚成功试过)。我急匆匆地跑去洗漱间,准备打些热水,每成想,这热水龙头只是嚣叫,没有一点放出一点水来的意思,好厉害的魔王!我又回到宿舍问室友(老生),他告诉我早上是没有热水的,需要头一天晚上用暖瓶接好。我怔住,想了想,回了洗漱间,深吸了一口气,便接起凉水来。

我快步走到实验室,见了S老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工作内容不提。今天突然通知要交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真是火上浇油!

晚上,我早早就回了宿舍。外面又下起雨来,天气越来越凉了。要再买一床被子!要再买一双棉拖鞋!

第四天-周二#

上午开会。

下午开始写文献翻译和开题报告。google翻译在前一段时间有了较大的突破,其对整句的理解能力大大加强1。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我的文献翻译很快就借助它完成了。若是能根据不同期刊、会议的论文格式做一个自动解析,那就再好不过了。这开题报告可难住了我,我最终采取了一篇tutorial2的建议,写了大概3000字。一直写到后半夜1点。真是像挤牙膏。一般写作,要想写3000字,若是没有几万字的知识量怕是什么也写不出来的。真是难住我了。

第五天-周三#

上午开会。

下午开始尝试编写CNN模型并调试。这也是我头一次做类似的工作,过去一段时间也只是“走马观花”,第一次真正的去实现这样一个模型,在细节上难免会有不足。代码编写是一部分工作,更多的时间被我花在tuning上,这更是难上加难。

晚上与J君讨论学习内核知识的事宜,商定周周定量学习,周周定时讨论。

第六天-周四#

被子到了。真是一件大喜事。铺床铺了很久很久,生怕铺得不平整,晚上会冷。

第七天-周五#

冻醒!
事实证明
屋子里是真的
冷!
被子存不住温度!
门窗漏风!

呜呼哀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下午
棉拖鞋
到了,手机
到了,RNN模型
实现了,tuning
依旧失败
难!

回去
聊天
C君,她,she,her,elle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莲总不如

相思不用宽金钏
也不用、多情似玉燕
问取婵娟学长远
不必清光夜夜见
但莫负、团圆愿

第九天-周六-3-10#

昨晚睡觉的时候,特意在床尾一侧放了块儿毯子,今早起来便没有那么冷。

说起宿舍来,难免与母校有一些对比。这房间门、窗漏风是个大问题,12号楼(母校宿舍)在我们住进去之前就做了保温,已经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外加上北京的宿舍都装有暖气,春天的时候我从未感到如此不适(冷)。其他方面,这房间整整比12号楼的宿舍大一圈,我可以轻松地在床上站着直起腰来,前后距离有接近3张床;对于宽度,我认为并排也可以摆下3张床。与蜗居北京相比,我这里真算是“豪宅”了。这并不是个独特现象,浙大的任何建筑在空间考量上都是“不节约”的,食堂工作间足足是个小屋子,里面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人均面积我估计在7、8平米以上。实验室的空间更是“奢侈”,工作台的面积一般,但是较分散,人们活动的面积是很大,过堂风可以轻而易举的进来又出去。浙大玉泉校区有极大一部分供人们休息的地方天气适宜的时候便出来晒晒太阳,或席地而坐,或池边雅座,惬意得不得了,人们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尊重了。

与卜老师聊天不提。

这里的生活有些安逸,这样可不好。

本来计划游西湖,或者去表哥家,奈何紧张,只得留下工作。工程的问题是一定能解决的,S老师如是说。当一个research的问题变成工程的问题的时候,解决起来就是看时间。我们有很多理由终止自己的工作,比如在有限的时间不能解决一个工程问题,这说明我们的能力不足,甚至问题是不可解的。这两种情况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是需要在research的阶段解决好的问题。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些开题报告上,那么强调“可行性”和“实施方案”了。

即便是加班,也觉得生活安逸。

有几个现象,起床起不来,走路慢悠悠,经常玩手机,之间一直坚持的英语和法语的学习一直拖延。而且,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锻炼、游玩、兼职……

那就行动起来吧!

第十天-周日-3-11#

这篇日记至本篇文章止,都是回忆性质的。日记日记,总要坚持记录才好。天天记录,就要对细节之事多费笔墨;隔天记录,却又丢失了情景。呵,不知该如何权衡。最近日记没跟上的原因到不是前面这个矛盾,而是,懒得记。我之所以能回忆起17天前的事情,全靠自己日常涂涂画画的笔记本上的只言片语。

写到:研究一下穿衣服。 今天买了一套春寒穿的衣服,这些天冷得厉害。本想着来到杭州就直接过夏天了,没想到春寒料峭,气温竟低得可怕。北京还在供暖期,我实在受不了这般没有暖气的湿冷的日子。

第十一天-周一-3-12#

写到:今天啥也没干 今天也不是什么也没做,只是又接触了一个新的领域——数据可视化,自己有些束手无策罢了。大数据、数据挖掘、data scientist之类的名字,我还是很模糊。去年年中刚刚参加项目组的时候,便百般的不适应——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哪一个我又熟悉呢?9个月过去了,似乎才有些感觉。数据云云,还远着哩。除了专业方面的知识之外,我一直认为自己应该在数学(现代数学)、算法(传统算法)和英语(说、写)上多花功夫。

第十二天-周二-3-13#

写到:开会、看android的code、晚上聊法语 学习法语的动机是这样的。高中的时候有北大的老师过来交流,他着重讲了他求学的那一段经历。在清华的时候,他去蹭法语课,也跟着大家交作业,一堂课也不差,老师便认识了他。再加上了,自己机敏好学,程度还好。紧接着清华有一个去法国留学的名额,选拔的是理工科的学生,他便得了个便宜,赴法留学去了。我对法语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此。我自己在大二的时候,学校有去法读工程师的项目。那时候盘算了很久,省吃俭用3年20万。虽然这对我家来说也是很大一笔开销,但是我能早早毕业(3+1+2)还有可能争取到奖学金,前景也是不错。奈何学院里根本不care这个项目,也没有资助的意向,再加上兄长买了房子,家里经济紧张,我这出国的打算便成了泡影。不过,这次让我对法语本身产生了兴趣。既然去不了法国,那就学它一下!大四时候,终于得出点时间,又找到这个项目的负责老师,申请只上课不出国。这些都发生在2017年6月,那时候保研夏令营录取在即,我需要权衡时间,夏令营在暑假,法语课也在暑假。那时候因夏令营申请被拒,兴味索然。我便毫不犹豫的去报了名,负责的老师们也同意我这样参与他们的项目。紧接着便一直学习到2018年1月份,因自己的原因而中断了学习。目前,英语是我更要学好的事情,我只能每天早上听着法语课本听力,从宿舍走到食堂,再走到实验室,练着耳朵,生怕停下一段时间的学习,就会把以前的知识都忘掉。我想在2020年之前去一趟法国。

第十三天-周三-3-14#

写到:学英语,广播 每天傍晚5点左右的时候,浙大玉泉的校园里就会响起如花香般弥漫于空气中的温馨的广播。玉泉这里树林阴翳的地方,广播便在天上,这里木矮草丛的地方,广播便在地上。天上地上都有了,也是和合之境了——不同的角度的声音——空间的轮转、层次的分明,在偌大的校园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体验。

第十四天-周四-3-15#

写到:讨论,看文献,讨论,改android,逛超市,去球场,咖啡 我之所以喜欢打羽毛球是因为这是一项没有身体接触的、比较文明的运动。不过凡是运动就会有竞技性,我加入了这边的羽协,希望可以互相学习、切磋。 我之所以喜欢喝咖啡是因为,我喝咖啡瘦了。瘦了,没错。另外就是,可以跟朋友去咖啡馆聊天。我最长的记录是聊了5个小时(或者更长),我想可以再长一些,只是当时太晚,怕没有车。聊天总是一件放松的事情,就要去一个放松的地方。

第十五天-周五-3-16#

写到:今早起晚,没吃早饭。打球,soul,Q君 这边食堂是很便宜的,可以吃的很清单。又健康又实惠。与Q君吃饭,他马上毕业走了。我久仰Q君大名已久,如今见到庐山真面目竟有些不知说什么好。他从家里考入名校,创造了一些“记录”。记录总是要被人打破的,希望我之后的人能在学业上再接再厉。

第十六天-周六-3-17#

写到: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些进步意义 这当然是限于工作中。最近做事情会考虑把一件事做好,而不是走马观花。尤其是第二次做这件事或第三次做这件事的时候。挑选主流的工具往往不会有过错,要把word学好。写文档最重要的还是清晰表达,这往往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现。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希望在今后写文档的清晰表达上能多下功夫。

下午逛西湖,傍晚去表哥家

第十六天-周日-3-18#

从表哥家回来,重新给电脑安装了系统

第十七天-周一-3-19#

什么也没写,准备第二天开会

第十八天-周二-3-20#

什么也没写,这一天开会

第十九天-周三-3-21#

写到:买了电热毯 寒潮来袭,气温骤降。终于下了决心买了电热毯。这个月实在有些破费,每一年总有几个月是破费的。没有收入,只有支出,呜呼!晚上睡了个暖和觉。

第二十天-周四-3-22#

写到:架构 这软工的能力是一定要培养的。具体怎么培养,再议。

第二十一天-周五-3-23#

写到:文献检索 又开始做了一件陌生的事情,希望能有点成果。

第二十二天-周六-3-24#

与W君逛南宋御街和河坊街,畅聊。

第二十三天-周日-3-25#

什么也没写

第二十四天-周一-3-26#

消失的一天

第二十五天-周二-3-27#

写到:最近的日子过得太安逸,又有些春困。睡觉不解乏;希望早点起床,早点回去。 今天开会。

第二十六天-周三-3-28#

什么也没写

在杭州的100天-第二十七天#

这篇日记至本篇文章止,又都是回忆性质的。这说明这一段时间工作外的思绪便少了,比较投入。虽然日记没有天天记,但是这却很真实地反映我的生活状态,这段时间生活充实,心绪亦平静。过去都是写未公开的日记,开心也记,伤心也记,这次公开日记也是一样的,既然无大喜大悲,就也没什么可记录的了。

三月末四月初,生活在杭州舒服得很,阳光明媚时,犹如天降沐浴,日辉浸入肌肤,像是牛奶般柔滑;或有阴雨,气温略降,晚上却也凉得惬意,呼吸清新得似花香般沁人心脾,也微凉——舒畅得像处于山野草林之间;再加上各处开放的草地和嬉笑的人群,心情好比快活神仙了。

第二十七天-周四-3-29#

今天又是消失的一天,不知道在干什么,笔记本上无任何痕迹

第二十八天-周五-3-30#

看笔记今天跟师兄讨论了一下课题

第二十九天-周六-3-31#

实验室组织爬老和山。由浙大校区西侧老和山东麓而上,过美女山、北高峰,沿小路下山到法喜寺。后在灵隐公交站附近吃饭。今天走了2万多步,不过还是没有拿到第一名。

第三十天-周日-4-1#

这计算能力困扰我很久,为什么自己连一个拖式都算不明白?想想大概是思维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有些不适合考虑细节,而是喜欢翻翻地概括,想快速学习。公式不要用错是首要的,其次就是抄写和计算要分开,否则很难顾及所有方面。今天又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日程表,希望每天可以看一些算法和数学建模;也希望每周有一定的运动和休息。

第三十一天-周一-4-2#

写报告

第三十二天-周二-4-3#

开会,认为多人协作内容分散不集中,老师提了新的课题。 去青之坞吃麻辣烫,不够辣!不过天气够热,汗流夹背!

第三十三天-周三-4-4#

看论文,讨论

第三十四天-周四-4-5#

看论文,讨论

第三十五天-周五-4-6#

实验室组织去西溪湿地花朝节,我们便用支付宝识花的功能“赏玩”了一路,哈哈,不亦乐乎。后去西溪博物馆,毕,出来吃饭。回,呼呼大睡14小时,积乏难解,唯有睡觉!

说起赏花,自己还是伤感得多,尤其是桃花斗艳之时,往事便涌上心头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应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就让往事随风都去了吧!

第三十六天-周六-4-7#

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全程都跟了下来,虽然有隔行如隔山感觉,但是也是大开眼界!